新闻快讯

News

MPA学生风采:苏丹维和凯旋

时间:2011-12-12  点击量:

我校2008级MPA学生戴跃、吕程,以过硬的素质,经过逐级推荐、层层选拔和严格培训,光荣地成为中国第九支赴苏丹维和警队中的成员,于2010年10月启程前往苏丹首都喀土穆,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苏丹维和生涯。

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亲身经历了苏丹南部的公投,参与了联合国日常地面及空中的巡逻任务,培训了当地一批批的警察。面对着苏丹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用他们的智慧和毅力,成功圆满地完成了维和任务,为祖国,为公安和天津大学MPA增光添彩。

附:戴跃维和心得节选

苏丹是世界上居住环境最差,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国家之一,这个非洲大陆上国土面积最大国家,这个曾有过悠久历史的国家,这个经历了50多年战乱的国家,正展开它那贫瘠但热情,满目创伤却博大包容的胸怀,迎接联合国维和警队的到来。

伴随距离南部苏丹公投日期今年1月9日的日益临近,南苏丹政治形势和社会局势日趋紧张起来,街上随处可见真枪实弹的士兵和游行的市民,还有坦克和装甲车辆,他们大多希望南苏丹可以从北方独立出去,成立自己的国家,大大小小的公投人员资格审核及登记站点都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每天都有近百名苏丹市民排队到公投人员资格审核站点注册登记。我们此阶段的主要任务转向了对当地公投点的秩序维护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记得有一次,我们驱车刚到一处公投站点,就听“砰”的一声,我们都双手抱头,蹲到车下,以为有人开枪袭击我们,后来才发现是有一名当地青年用砖头把我们的后车窗砸破了,当时我正好坐在车的后排,砖头差点就砸到了我的头,后来通过翻译才得知当地人是不欢迎联合国的人员监督公投站点的,他们认为是联合国导致了他们的国家分裂,希望联合国不要干涉他们内政。从那以后,我们出去再巡逻,都被要求带头盔,穿防弹衣了。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5月19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中国驻苏丹大使馆联合国为我们中国驻苏丹第九支维和警队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为中国维和警察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从戴上“和平勋章”的那一刻起,我深深地感觉到,维和工作虽然艰巨,但唯艰巨中才能体现中国维和警察的不凡使命;任务区条件固然艰苦,但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彰显我们中国人的坚强与无畏。授勋仪式非常成功,各大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授勋仪式进行了详细报道,这是对中国维和警察“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的肯定和支持。

一年以来,我曾先后被联合国任命为警队人事官(PERSONNEL OFFICER)、文书官(OPERATION OFFICER)及信息搜集官(JOC OFFICER)。因为精通英语及电脑操作,我在完成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热心为联合国其他国家的同事普及电脑知识,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警队领导和各国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被同事们誉为瓦屋警队的“电脑专家”。我还利用自己在国内多年的从警经验,对当地警察在执法办案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改进措施,得到了当地警察的一致认可。同时,在这一年里,我还积极与其它国家警察同事进行交流,传授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方法,对任务区警察积累经验,提升业务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一名中国维和警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任务区树立了典范。因为,我觉得,在任务区,你代表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要对得起我们胸前鲜艳的五星红旗。

俗话说:出国才能更爱国。如今,维和任务已经结束,我们都已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于这段难得的维和经历,我要好好回顾、好好总结和沉淀,并把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为公安出入境事业服务。同时,经历了维和的风险和挑战,更使我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平安生活的可贵。我们远离硝烟,远离战火,远离疾病,远离贫穷,在物质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能生活在这么舒适和安逸的环境下,是多么的幸福,这种来之不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加倍珍惜。正如我们警队长李翔明所说:“维和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维和让我的人生没有虚度。”我要继续发扬维和不断完善自我的精神,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出入境工作争光添彩!

附:吕程维和心得节选

一、工作总结

作为派驻苏丹的第九支维和警队,我们天津警队一行22人于苏丹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5日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随即,我们便按照联合国的相关要求,办理报到手续。并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内,接受了联合国维和人员岗前培训,申领了联合国民事维和警察ID卡和相关装备,顺利通过了严格的汽车驾驶考试,完成了车辆紧急维修自救课程。同时,我们再一次进行了英语面试。最终于2010年10月29日,被正式分配到南部苏丹的瓦乌战区执行维和任务。

初到瓦乌警队,我们自然被当做“新人”看待。在初期的三个月工作中,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警队的各种形式的日常巡逻。在从10月至2011年1月的近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先后与来自二十余个不同国家的警队同事,共参加长途巡逻、短途巡逻、城市巡逻、基层警务授课260余次,行程约20000公里。在执行维和巡逻任务期间,我先后多次担任巡逻队长、警务技能教官、社区警务教官等职务。在此期间,我有幸经历了南部苏丹于2011年1月举行的独立公投,并以瓦乌警队第一批公投观察队员的身份,在公投前后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被多次派往距离瓦乌城区70、80公里以外的热带雨林内的二十余个公投点,执行监督公投点安全设施布置,以及为联合国志愿者提供安全保护的相关任务。三个多月的巡逻工作中,我们三名在瓦乌警队的中国维和警察,充分展示出中国警察的不畏艰险、刻苦专业的工作作风,使来自世界各国的维和同事对我们这三个“新人”刮目相看。我本人也因为工作刻苦出色,于2011年2月晋升为瓦乌警队人事官。

人事官是联合国基层维和警队中,每天工作最为繁忙,责任重大的岗位。负责每天巡逻及培训计划的制定,参与相关行动的人员及车辆安排。同时,每日还要向苏丹任务团总部报送所在警队的人事变动及警员休假情况。每日需要向警队长、战区司令及任务区总部报送的各类报表有七项、二十余份之多。而且每项报表都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送,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发生。

在被任命为所在瓦乌警队的人事官后,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协调好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维护警察之间的关系,安排好每日的城市巡逻、长距离巡逻、警务技能训练等工作,并和当地南苏丹警察、苏丹人民解放军及当地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积极配合所在战区的人事部门工作,一方面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相关工作经验,改进、改良每日人事工作报表,对战区人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改进措施,并得到肯定。同时,热心帮助瓦乌警队急于回国休假人员,帮助其适当调整假期,充分享受联合国相关福利待遇。

在人事官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本着恪尽职守,忠诚奉献的精神,树立了良好的中国警察勤劳、敬业、认真的良好形象。同时,代表中国警队积极与其它国家警队进行交流,相互传授了一些很好的警务工作经验和方法,对任务区警察积累经验,提升业务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苏丹任务区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任务区树立了典范。以致在随后的工作中,瓦乌战区司令,埃及人墨罕墨得侯赛因每次见到我都会说:“程,以你的工作能力,你可以胜任任何一个工作岗位,只要你愿意,我可以派你去任何一个你选中的地区当队长!”

二、主要体会和收获

1.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只有有了比较,才能感觉到中国的进步和强大”。“人离祖国越远,心离祖国越近!”这是警队长李翔鸣在我们这批警队出发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但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共鸣。当我亲身到了任务区后,才深深感受到那两句话的分量与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苏丹任务区,涵括了来自世界五十余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和警察、军事观察员及民事人员。但几乎每一个人,在他们见到我们中国维和警察后,都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惊叹与羡慕。用瓦乌警队队长,美国人斯科特的话说:“我只是知道中国现在发展的很快,经济增长迅速,但真的没有想到你们的警察部门会发展的如此之好!”虽然这句话乍听起来让我感觉不怎么舒服,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们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整体实力的大幅度提高。当我每次看到外国同事注视着我们制服左臂上的五星红旗的时候,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苏丹,距离祖国万里之遥。每当月亮升起,万籁俱寂的时候,我都会向着祖国的方向凝望夜空,一种与众不同的思乡之情荡然心中。这其中有对家人的想念,有对胜利完成维和任务后凯旋的期盼,但更多的,是对心中那一片故土的热恋。虽然人在万里之外,但心却与祖国紧紧相依。

2.实地了解了国外先进警务体系及警务活动方式。

任务区内,不同国家的警察同事人数众多,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及法律体系下的执法方式,及对各类案件的理解与处理方式也极为不同。利用在任务区执勤的闲暇时间,我尽可能多的了解了相关国家警察的日常执勤制度、办案方式流程,从中汲取有助于我国警察学习的技能。

3.英语交流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我虽毕业于地方大学,也先后多次参加市局及我局举办的各类警务英语培训班,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局限于“纸上谈兵”的程度。这次到达苏丹任务区后,与外国同事唯一的交流语言就是英语。

通过与国外同事十个月的交流与磨练,感觉自身在口语交流的熟练程度及英语听力的敏感度上,有了明显提高。无论是对日常工作用语的应用、及参加各类维和战区会议、撰写相关报告,都已从容不迫。